磨床
ayx游戏平台:又是他拿国家级大奖

来源:ayx游戏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4:21:14

ayx手机版:

  近日,“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”正式揭晓,山西五位工匠荣耀登榜。他们以精湛技艺镌刻时代印记,以赤诚之心铸就职业信仰。这份荣誉,不仅致敬匠心坚守,更彰显山西制造在“智造”浪潮中向新而行的蓬勃力量。

  为此,我们特别推出《匠“新”》系列报道,走进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,聆听他们与钢铁对话、与技艺共舞的故事,揭开蕴藏于双手之间的匠心密码。我们将聚焦他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的创新突破与实践担当,愿以此触摸山西高水平发展之路上的坚实足迹与铿锵脉动。

  9月16日,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在南京正式颁发,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电焊工樊志勤被授予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,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奖代表,全国仅6人获本届个人表彰。

  9月23日至26日,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,期间发布了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,樊志勤再次入选。

  “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,更属于太重集体。”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,樊志勤最先想到的,就是感谢集体。

  樊志勤,全国劳动模范,太原重型机械集团首席工匠,从19岁踏入太重,他用27年光阴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大国工匠”。

  刚踏入厂房,迎接樊志勤的就是“光与火”的淬炼。夏天,在200℃高温的设备下,穿着厚厚的工衣焊接,头上的汗和水一样往下流,衣服上密密麻麻都是火花“亲吻”出的烫洞。

  “太重生产国家重点产品,请回来的两位师傅气割200mm厚钢板,一下就割好了。这些师傅原来也是普通工人,有的因为业务突出获得了全国大赛顶尖名次,有的成了劳动模范。”这些故事,在樊志勤心里埋下一颗向上的种子:做一名技艺精湛、受人尊敬的焊工。

  他时刻观察师傅的操作技巧,请教焊接要领,一有空,就自己练习,飞溅的焊花钻进衣服里,身上被烫得伤疤累累,“由于弧光照射,脸上的皮一层层往下褪,摸一把,脱一手皮。”樊志勤回忆。

  不仅在单位练,回到家学习理论的同时,樊志勤也“蹲”在那里,右手拿水杯,模仿焊接时的动作,反复练习。

  很快,在太重一批出口产品中,对方要求焊缝平整,高低误差不超过1mm,表面不能出现气孔和夹渣。经过层层选拔,樊志勤脱颖而出,成为承担该项目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。最终,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产品合格率达到99%,得到了外国监理的称赞。

  2006年5月,山西省举办焊工技能大赛,樊志勤获得了太原市大赛第一名,山西省前三名的好成绩。

  太重是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,承担了我国多数的火箭发射任务。樊志勤就曾参加了多座塔架的生产。

  “有一次,某飞船发射前夕,在例行检查时,发现塔架某处突然开裂,如果不及时抢修,飞船将无法正常发射。而此时距离飞船发射的窗口期只剩下十几天。”樊志勤说,接到任务赶赴基地当天,领导要求必须在三天内找到问题并处理好,同时对整座塔架进行拉网式检查和修复。

  当时戈壁滩的最低温度已是0℃左右,塔架上的风速有六七级。樊志勤每天爬到70多米高的塔架上,持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。当樊志勤达成目标走下塔架的那一刻,塔架下投来赞许的眼神和鼓励。

  2012年,“樊志勤创新工作室”成立。2017年,工作室又被授予国家级“樊志勤技能工作大师工作室”。他和省内外40余名技术生产骨干,共同研发攻关,培育人才。

  “独秀难成春日景,群芳争艳方为春”为了培养队伍,樊志勤先后开展技术讲座和党的创新理论报告上百场,受众达上万人。

  “2016年,我跟着‘省劳模工匠进企业宣讲团’进行宣讲,那是我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登台讲话,当时手心冒汗,腿发抖……讲完后,看到反响良好,我才放松下来。”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优秀,要想成长,先要突破,樊志勤总结道。

  多年来,樊志勤培训焊工6000余人次,多数成为企业骨干,90余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,经他培养的多名徒弟在国家、省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40余次。他把焊接操作经验汇总,合著编印了《焊工300问》等技能培训书籍3册。

  为了把一线经验提炼成理论成果,樊志勤的工作时长达13小时,有时候凌晨两点,还在归纳总结材料。正是这种自我鞭策,樊志勤的团队攻克了世界最大350MN多向复合挤压机立柱出砂孔封焊等难题,直接挽回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,项目2024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,为国家海洋高端油气装备的成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  以他为首创新的“低熔点合金工艺”,攻克了低熔点合金新型连接的关键核心技术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产品成本降低56%,每年可节省本金1300余万元,已累计节省本金1.5亿元,该工艺使太重的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达到90%,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油膜轴承生产企业。技术成果入选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成果展,并获2022年全国机冶建创新三等奖。

  太重是山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建厂75年来成绩斐然,填补了500多项国内外重大产品项目空白。

  如今,太重拥有着全球单一工厂顶级规模的挖掘机智能工厂。公司先后引进智能化焊接机器人300余台,智能化切割、焊接生产线余条。

  “车间有了智能机器人的参与,产量和速度显著提升,多条生产线实现夜间无人值守,新能源叉车生产线秒能够实现一辆车轮下线。但智能机器人在焊接的时候,假如慢慢的出现问题,它不会自我修正调整。所以智能机器重要,人的智慧更重要,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跟机器人协作。”樊志勤结合自己的经验,与智能化机器人产线多项影响产线的棘手问题。

  樊志勤用超凡的技艺编织着现代工业的骨架,完成了一次次的人生蜕变。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、中华技能大奖、大国工匠、中国质量提名奖、中国好人榜、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等等诸多荣誉……

  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,樊志勤受邀,在华表西侧现场观礼。

  “当坦克方队经过时,那轰隆隆的声音和冒出的柴油味,来自于军事力量的震撼,让我激情澎湃。想到我们太重人为国家重点工程研制的大型装备,比如航天发射装置,生产炮筒的36000吨垂直挤压机……每一个‘大国重器’,都凝聚着我们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。”樊志勤说:“作为一名工人,我要坚定技术报国的远大志向,把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,努力作出无愧于企业和时代的贡献。”

  从焊光点点到星光璀璨,这条路没有捷径!樊志勤用27年日复一日的坚守、用一颗永不熄灭的匠心,交上了一份来自产业工人的答卷。

  樊志勤很温和,接受媒体采访时,还带着十足的书卷气,很难想象,这样的身躯里藏着一个如此坚韧不拔的灵魂。

  成功不是偶然,努力才是必然。这些年,他致力于“传帮带”,丝毫没有保留地把一身技艺学识教给更多的徒弟,殊不知,他“锲而不舍、精益求精”的精神才是行业领头人的内核,更是徒弟们学习的榜样。

  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。如果问樊志勤和其他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的焊工有什么不同,那一定是思考模式的不同。“勤思多想、勇于尝试”才是他一次次技术创新、科研攻关的成功锦囊。

  离开车间时,夕阳为“钢筋铁骨”的机械臂镀上金边。置身其中,樊志勤的背影愈加高大——这个铁骨铮铮的男人,焊的是钢铁,筑的却是“中国制造”的脊梁。